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榆林,是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60多年来,榆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治沙造林经验,涌现了一大批全国治沙造林英模代表,孕育产生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
(资料图)
“全国绿化奖章”
“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三八绿化奖章”
“全国防沙治沙标兵”
“三北防护林建设30周年突出贡献者”
......
60余个闪光的荣誉,是对王志兰过往20多年坚持治沙的肯定,而荣誉和奖章的背后浸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与汗水。
王志兰从小生长在毛乌素沙漠南沿的定边县安边镇麻园子村,那时的定边风沙、盐漠危害严重,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发生,“农民种庄稼一次很难种成功,一场风沙就能让刚种进去的庄稼全部湮没,当时我就想着如果风沙少点就好了,农民不要再受到风沙侵害。”王志兰回忆道。
1999年,党中央“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如春雷震撼着陕北高原。王志兰一马当先,和丈夫成立定边县荣兰荒漠治理有限公司,一口气承包了郝滩乡高寨子村、海梁山、夏坑村3万多亩荒山、荒滩、盐碱地,开始进行大面积综合治理。
“刚开始植树造林,因为技术上的不足和买来的苗木成活率不高,承包治沙的前两年我就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上百万元的外债。”谈起治沙之初,王志兰感慨万千。尽管如此,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她宁愿摆摊卖包子、稀饭,也没有放弃治沙造林。
为了搞好绿化,王志兰先后又承包130亩土地,建起了苗木基地,她带领100多人育上了樟河柳、五丈榆、侧柏、山桃等树种,经过三个月艰苦奋战,苗木基地终于建成,有效解决了植树造林的苗木问题,加快了治理荒山的步伐。
2008年,她承包了4个乡镇、18个村的荒山、荒沙和荒滩13万亩,治理后植被覆盖率达到83%以上,承包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其间,她利用治理后丰富的草资源先后创办了草粉颗粒饲料加工厂、种兔繁育场、良种羊繁育场和兔肉加工厂,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变。
为了改善治理区树种结构,提高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她开始经济林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先后从8个省区引进经济林品种120多个,引进造林绿化和花木品种75个,“三八苗木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培育230多个品种,有各规格苗木300多万株;在不同立地类型建设经济林品种示范园和采穗圃1000亩,都进入盛果期,示范效益明显。总结推广了多种嫁接技术,在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中树种嫁接改良6500多亩,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从生态型防护林到经济型生态林的转变。
采访最后,记者在王志兰的带领下爬上了她承包治理的一座荒山,放眼望去,被植被密实覆盖的地方,已经形成了硬结的泥土,在核心治理区内,风吹林木动,已难起沙尘。“看到治理区变成片片绿洲,经济林花香满园、果实累累的时候,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艰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这二十多年的坚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王志兰说。(记者 袁晨 摄影 常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