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层高提升80厘米,生活空间增加60%
小松涛巷更新有个“绿色”目标
小松涛巷更新区域居民完成搬家交房后,现场已进入到拆违清杂阶段。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经过半个多月的实施,小松涛巷的原有巷道肌理如今已渐渐露出真容。而围绕街区更新开展的绿色低碳课题研究也正式启动。
从淮海路走入狭窄的小松涛巷,这里除了几幢上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更多的是低矮的房屋。小松涛巷9号是一排老式瓦房,居民夏宝珍住在最边缘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由于居住面积太小,她在门口搭建了一个简易厕所。昨天,看到搭建的厕所已经拆除,露出了巷道的肌理,夏宝珍感慨万千——告别了蜗居,自己的安居梦终于要实现了!
小松涛巷17号,几间并排的老式阁楼房屋已破败不堪,斑驳的墙体里可见民国风格青砖甚至明城砖。经过工人的清理,原本搭建密集、空间狭窄的区域豁然开朗,院落的构造与通行的小路渐渐显露出来。
“你看这入口宽度也就1米左右,机械进不来,所有的违建拆除和杂物清理都是靠人工。”建设单位历保集团小松涛巷更新指挥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场地内各类电线杂乱、违建多、老式砖多,人工清理也体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现场清理完成后,还要进行考古工作,包括城砖的调查与回收,为正式启动实施街巷更新创造条件。
小松涛巷身处南京繁华地段,然而这里超70%住户居住面积不足30平方米。由于建设年代久,存在着建筑结构安全隐患、地块私搭乱建、消防通道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因此,城市更新既肩负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使命,也有对历史建筑修缮再利用、彰显历史文化的要求。2021年开始,小松涛巷启动更新前准备,并于去年被列入江苏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经过29场居民议事会的推动,实现了50户更新户100%签约,并于今年4月全部搬迁完毕。
在清理违建和杂物的同时,一场由东南大学牵头的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绿色低碳设计和碳足迹跟踪研究也正式开题。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鲍莉表示,绿色低碳不能简单理解为植物景观或者建造工艺,而应体系化。街巷肌理的恢复和疏通,一方面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生态价值。面对极端的小面积住宅,引入高效空间概念,通过层高提升80厘米,可使生活空间增加60%,让每一户都能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底层设计商业空间,功能复合,也能提高土地价值,让生活更便捷。
根据更新方案,小松涛巷将采用“留、改、拆”模式,拆除部分危旧房屋,同时新建2幢多层住宅楼,对现存历史建筑原址保留并复建修缮,形成具有历史风格的街巷组团。通过个性化设计,近10种户型方案可满足19平方米至70多平方米的居住需求,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更新改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