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相关资料图)
随着河南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门迎客,在互联网上再次掀起“曹操热”。
4月28日上午,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联合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特别策划——三国会顶端”大型融媒直播活动,曹操高陵连线成都武侯祠、南京孙权纪念馆,三地联动话三国。
直播中,曹操高陵考古发掘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接受了顶端专访,通过多年来对曹操墓的发掘和研究,他认为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人们心中“狡诈”的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且真实的人。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30万网友通过顶端新闻直播间收看本次直播,川观新闻、交汇点新闻同步直播,央视频、知乎、微博等平台都对此次直播进行了重点推荐,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245万,全网总传播量超千万。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何模样?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能是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人物。他遵守“忠孝节义”教条又敢于打破陈规,放荡不羁但又实干朴素,渴望改革但又对现实妥协,各种矛盾的形象、复杂的品性在曹操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使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94版《三国演义》曹操扮演者鲍国安老师接受顶端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对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期待已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拜谒曹公的地方。
“我扮演曹操的时候,人们对曹操的印象还停留在戏曲影视中白脸的形象,生活中的曹操是何模样不得而知,因此塑造曹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鲍国安认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开放,可以给历史上曹操最公正的评价。
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曹操就是一个“白脸奸臣”,办法总比别人多,遇到逆境总能翻盘。但通过对曹操墓的发掘,潘伟斌发现,曹操并不是一个狡诈的人。
曹操去世125年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驸马都尉鲁潜就以曹操高陵为坐标,标记自己的墓葬,这说明在南北朝时期,曹操墓的地址是清晰准确的;《资治通鉴》载,唐初李世民东征高丽路过高陵时,亲自祭奠并书《祭魏太祖文》;唐中期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里明确记载,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元年就下令对历代帝王墓葬进行保护,其中就有曹操高陵。
“我以前也认为曹操墓和《三国演义》里写的一样,是秘葬,后来才知道,是过去功夫没下到。”在潘伟斌看来,如果曹操是一个狡诈的人,那么他的墓址就不会向世人公布。
曹操在《遗令》中明确要求,死后敛以时服、不封不树,实行薄葬,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在曹操墓里发现了一枚玉觿(xi),这是一件配饰,可以用来解系绳结。但它的尖部断裂,经鉴定是旧痕,说明这是曹操日常所用之物,和‘敛以时服’相对应。”潘伟斌认为,曹操不是没有条件厚葬,哪怕是在战乱不止民生多艰的十六国时期,帝王也是厚葬,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言行如一的人。
曹操墓发掘填补了三国时期考古空白
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最受关注的出土文物就是“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刀尺一具”、“镜台一”等石牌。
这些石牌学名叫“遣策”,通俗来讲就是随葬品清单,用于记录随葬器物的名称和数量。潘伟斌说,刚公布这些发现的时候,引发了很多质疑,毕竟这样的石牌以前从未出现过。
△墓中被破坏的石画像
“我说大家不要急,考古本来就会发现很多未知,没见过很正常。”潘伟斌说。
果然几年后,在洛阳西朱村曹叡之女曹淑的大墓里,也出土了许多同样的石牌。但类似的石牌在曹休墓里就没有发现,潘伟斌推测,这是帝王身份的象征,西朱村曹魏大墓石牌从侧面印证了曹操墓的真实性。
史料记载,魏明帝曹叡之女曹淑“涉三月而夭”,曹叡悲痛不已,追谥其为平原懿公主。为了表达对女儿特别的爱,曹叡做了许多逾越礼制的行为,将爱女之墓建造得堪比帝王,并将其作为自己陵寝高平陵的祔葬墓,这一点已被考古证实。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圭形石牌(左)和六边形石牌(右)
有趣的是,曹操墓的墓道是坐西向东,而东汉时期的墓葬是坐北向南。潘伟斌解释,在曹操老家亳州的祖陵里,曹操父亲和祖父的墓葬均是坐西向东。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中还陈列了12个一模一样的陶鼎。它们个体偏小、做工粗糙,看起来与庞大的曹操墓室很不相称。
潘伟斌解释说,这些陶鼎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它们对决定曹操的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东园密器中关于皇帝用鼎制度规定:“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瓦鼎十二”。曹操墓中出土的陶鼎数量正好是12个,符合他生前享用和皇帝同样礼遇,高于一般诸侯王礼制的规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