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了解图书详情
【资料图】
(上接1版)
反复推敲细化知识扩展范围,层层筛选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梳理总结检查经验和监管思考……吴生齐也感受到,通过一次次的交流探讨和思想碰撞,大家对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以及监管工作需求的理解更加透彻,逐步达成共识,《指南》编写工作稳步推进。
“《指南》得以顺利出版,既凝聚着各位编写专家的心血、经验和智慧,也离不开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核查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田少雷强调。
系统扩展 精准诠释
《指南》分两册出版。首先出版的第一册为总论,按照《规范》的章节顺序编写,对《规范》内容、检查要点及检查方法进行全面阐述,将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深度融合。
作为规范性文件,《规范》部分条款中仅有原则性要求,很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层监管人员对条款内容缺乏实操性理解。《指南》锚定《规范》的新术语、新要求进行重点解读,以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诠释《规范》要求。
“以关键原料为例,《规范》首次提出这一术语,明确企业应当对关键原料的供应商进行重点审核和留样,并保存留样记录等。但我们在实际检查中发现,有些企业不知如何确定关键原料和管理关键原料。”一位多年从事化妆品检查工作的编委介绍,针对这一情况,编委会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将关键原料的推荐确定原则纳入《指南》相应内容,为企业执行关键原料的相关要求提供参考。
根据《指南》,关键原料的确定原则包括:对产品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的原料,如限用组分、提取物、易污染成分,以及在安全监测期的新原料等;对产品的功效有较大影响的原料,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祛斑美白成分等;在监管或企业生产实践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原料,如复配原料、动植物提取物、外购半成品等。
《规范》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体现了风险管理、全链条监管等理念,对检查执法人员监管能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指南》力求将为什么做、做什么、由谁做、如何做等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帮助监管人员和企业尽快更新思维方式,切实落实《规范》要求。
田少雷介绍,考虑到不同企业的生产规模、许可范围、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千差万别,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指南》以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和风险控制作为编写的总基调,针对重点法规要求进行知识扩展,尽可能以建议的方式提出可供读者参考的科学依据,避免非此即彼、“一刀切”。
此外,不同类别化妆品作用机理不同、潜在问题和风险不同,其生产条件、工艺规程、质量控制等要求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检查的重点及方法也有所不同。对此,编委会组织编写了分论,给予针对性指导。“《指南》第二册就是根据化妆品类别编写的分论,包括5种特殊化妆品和5类较高风险化妆品,涉及产品概述、国内外相关监管要求、常见违法行为及安全风险、检查重点及方法、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等内容。”田少雷说。
“《指南》对于我国各级化妆品检查员加深对整个化妆品行业,特别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了解很有帮助。”在吴生齐看来,该书两册内容为规范化妆品检查工作、统一执法尺度提供了具有指导性的实用工具。
据悉,《指南》第二册编写工作即将完成,将于近期出版。
标签: